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信 仰 教 义 > 神学园地 > 文章 当前位置: 神学园地 > 文章

【教会历史】基督教在四川历史上的工作和影响

时间:2014-02-26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网络文摘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      传教历史

  早在唐代,四川就是景教(基督教的一支)流行的地区之一。当时,从波斯传入的景教在成都西门石笋街、峨眉山等地建有大秦寺,四川的地方官员曾倡导景教。

  明代,基督教再次传入四川。崇祯十三年(1640年),天主教葡萄牙耶稣会教士利类思“首先入川,传扬福音”。在今绵竹、成都、重庆、宜宾、西昌等地建立教堂,传教布道。

  清代,入川的传教士不断增多,至清中叶,四川已成为天主教在中国最大的教区。四川主要的府县、城镇都有了传教士活动的踪迹。天主教士进入四川藏区,是在鸦片战争之后。道光二十六年(1846年),西藏成为独立教区。至民国年间,天主教已在四川藏区完全站稳。康定教区所辖范围之广,居全国八大教区之首。

  基督教在四川藏区的传播差不多是与天主教同时进行的,同样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。各类才学的传教士进入四川,并从四川深入西部。至1920年,各差会在四川的51个城镇开辟了76个总堂(下有369个礼拜堂和无数的布道所),仅次于沿海首先开放的广东和江苏两省,居全国第三位。

  传教影响

  1、布道热情而多样。

  宣教士进入四川后,在生活、起居、衣着等方面尽可能地“打成一片”,积极地、别出心裁地向民众宣讲“福音”。比如:身穿中式长袍,头戴一条假发长辫,手拿一把特大的纸扇,扇子上用汉字醒目地写有“天国近了,你们应当悔改”的字句,而且在身子背上背一纸牌,写有“上帝爱世人”等话。经常在大街上缓缓行走,借以引人注目,以此宣传福音。四川的茶馆很多,把茶馆作为传教的好地方,在茶馆里吹口琴,拉小提琴或手风琴,散发小册子,用半生不熟的汉语,甚至用四川话传道。传教士们还经常走家串户,态度亲切,有时还送礼物给传教的对象。开展“把福音送到家庭”的具体行动等。

  迄至1954年最后一个离开四川的北美浸礼会传教士任福根(lovegvain)为止,先后入川的基督教传教士多达1808人。到1948年,四川有基督教教徒26000多人,另外还有为数更多的基督教的“会友”。基督教会在四川还开办有13所神学院校,专门培养中国的神职人员。其中众多的女传教士到四川。许多传教士都是夫妻同行的,夫妻都是传教士。据统计,先后来川的女传教士共有1091人,占来川传教士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,姊妹们对福音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  2、办学积极而到位。

  基督教在传教的同时,兴办了不少学校。教会在四川兴办的学校门类比较齐全,数量也不少,从幼稚园到高等院校,各个层次都有;除了普通教育,还有专业教育和特殊教育。据统计,1949年基督教会在四川、西康两省(西康后来分并入四川、西藏,主要部分在四川)办的学校共有102所,其中大学2所,中学23所,小学41所(在1907年时曾达到173所小学),幼稚园28所,职业6所,其他2所。还不包括10所护士学校和1所盲哑学校,也不包括“边疆服务部”办的其他职业学校。教会学校开设有英语、自然科学和音乐、美术、体育等新课程,而且注重教学质量和校风校纪,因此在社会上声誉,在青少年中很具吸引力。基督教会在四川办的各种学校,介绍了西方的人文科学。

  除了办学,中华圣公会等在成都办的“辅仁学社”还举办了多起哲学、心理学、宗教学、伦理学、社会学等专题讲座。使渴求新知的青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,g e命时期从四川走出的影响历史的人物都从这些新兴的学校、讲座等直接或间接地受益。

  3、文化事业丰富

  教会在兴办学校的同时,也重视兴办一些文化事业。1897年,赫斐秋从加拿大带印字机到乐山,开设印字馆。1904年,印字馆迁成都,次年更名为“华英书局”,在1942年,“华英书局”联合“青年协进书局”、“广学会”和“田家半月刊”等,成立了“基督教联合出版社”。圣公会、卫理公会、公谊会、四川大会等于1947年在成都开办了“真光书社”。重庆基督教青年会在重庆创办了“人生出版社”和“宣道书局”。

  教会在四川还创办了不少刊物。如:1918年前后创办的《西三省教务月刊》,1924年创办的《希望月刊》,1926年创办的《协进月刊》,1927年创办的《布道杂志》,1932年创办的《重庆青年》,1943年创办的《基督教丛刊》和《边疆服务通讯》,1944年创办的,灵讯》和《金灯台》,1947年创办的《女会通讯》等。这些教会刊物在宣传基督教义和报道教务信息的同时,还辟有人们关心的青年、家庭、社会和时速以及科学技术等诸问题。教会还在重庆、成都等地兴建了一些新式的大众文化娱乐场所和体育设施,如电影院、球场、图书馆和游艺室等,以此来间接地或直接地传教。

  4、慈善事业发展

  教会慈善事业的主要项目是开办医院。最早在川建立传教点的麦卡梯本人就是医生,他在重庆建立四川第一个布道点的同时,就开设了诊所,开创了在四川首先使用西医技术和西药的历史。迄至1949年,基督教会在四川办的医院有31所,诊所19所,有病床2378张,医务人员和职工1678人。

  教会的慈善事业还有另外一些项目,如:1896年,英美会女差会的代表福吉丽医生(r.giffordm.d.)在成都收养弃婴,创办了四川第一所育婴堂。此后,基督教各差会在四川的阆中、巴安(今巴塘)、梁山(今梁平)、万县、达县、雅安、南充、成都和重庆创办了9所孤儿(老)院。1918年,英圣公会传教士裴成章(a.a.phillips)在绵阳创办了四川最早的一所盲哑学校。

  5、科技交流传播影响至深

  基督教在传播“福音”的同时,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新鲜实用的教材,还有些有利于增强国人体质的卫生知识和前未有的医药器材。这些显然有益于拓宽视野、天启民智。在开启民智的同时,还直接带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。早在1897年,赫斐秋教士将西方的印字机带到了乐山,开创了四川用机器印刷的新时代。1926年,英内地会传教士裴光华带来了两台玉米脱粒机到古蔺。传教士还带来了地球仪、望远镜、电影放映机和幻灯片等。不少宣教士是某一领域的专家,或经过一些专业技能的训练。

  从查考资料来看,有的动物学家、植物学家、矿石专家、物理、化学等方面的杰出人士,从差会而来,但主要不在直接的传道,在研究、比较、交流上。四川原没有郁金香的,现在多处都是。四川的大熊猫、杜鹃花等被带回到他们本土……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还举办了一些科学、卫生常识的演讲会和专题展览;教会办的刊物有时也登载一些科学普及文章。新型的技术,经济活动、组织方式等似乎附带而来,恰逢其时而生

 

  附:基督教在四川的历史要略

 

  弟兄们,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,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,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,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。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。无论是希利尼人,化外人,聪明人,愚拙人,我都欠他们的债。【罗马书1:13-14】

  第一个进入四川的传教士,是英国伦敦会的杨格非(GriffithJohn)和大英圣经公会的伟力(A.Wylie)。他们于1868年(同治七年)经湖北进入四川,遍游全省,对各城市进行考察,将沿途情形汇报到英国各差会本部及在华传教士。“这一次长途调查,行程九千里,走过西人从未走过的地方,为基督教进入四川打开了大门”。从此直到1949年12月为止,先后入川的传教士共计1808人,传教士人数在全国排位第四,其中来自英、美、加三国的传教士,占全体传教士的93%。

  第一个进入藏区的传教士,是英国内地会的康慕伦,他于1876年12月开始,步行跋涉,经湖北进入四川,到达打箭炉(康定),考察藏区生活,后经理塘、巴塘,渡过金沙江,进入西藏。被称为“中国的李文斯顿”。

  第一间教会,是英国内地会牧师麦卡悌,1877年5月在重庆九块桥租房,开设的全川第一个布道堂点。使重庆成为福音入川的基地。

  第一间成都教会,1881年,内地会的英国传教士克纳克开始在成都租房传教,内地会的传教士侃莫和勒克,在成都正通顺街37号设立了第一间教会。

  第一次公共崇拜,1884年,美以美会(卫斯理宗)在重庆举行公共敬拜,听者众多,不少人决志信主。

  第一位进入四川的女传教士,是英国内地会的克拉克夫人,她与丈夫克拉克于1878年一道进入四川。

  第一间藏区教堂,1897年,英国内地会传教士西瑟端纳和其他4位传教士一起,进入打箭炉,设堂布道,在藏族地区建立了第一间教会。

  第一家诊所,1877年麦卡悌在重庆市中区设立,开创了在四川使用西医和西药的历史。

  第一次反对缠足,19世纪80年代,美以美会(卫斯理宗)的女布道会传教士昊格矩,在重庆等地组织妇女读书会,提倡放脚,反对缠足。

  第一所女子学校,是1887年美以美会的女传教士柯立亚,在重庆戴家巷开办的女子小学,后迁往成都陕西街,1908年更名为“华美女子中学”。1949年,教员53人中有基督徒31人,约占58.5%。1951年被政府接管,更名为成都市第十中学。到1907年,四川共有教会小学173所。到1920年,共有初小408所,高小59所。四川成为教会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超过本省基督徒人数的唯一省份。也是在校女生比例最高的省份。

  第一所成都女子学校,1896年,英美会的加拿大籍女传教士白宝玉,在成都方正东街72号,开办“华英女校”,起初只有小学,1914年创办中学。以音乐教育闻名。1952年被政府接管,更名为成都市第十一中学。

  第一家医院,是美以美会的医生马嘉礼,于1892年10月,在重庆临江路戴家巷开办的宽仁医院。现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。到1920年,四川有教会医院26家,诊所28间。

  第一个育婴堂,1891年,英美会(卫斯理宗)的女医生福吉丽,到成都后,开始收养被遗弃的女婴。1895年,福吉丽医生在成都教案中受惊吓而离世。1896年,英美会为纪念她的工作,在成都四圣祠创办了第一家育婴堂。

  第一所中学,美以美会的传教士鹿依士,于1894年在重庆创办求精中学,开西南各省的新学之端。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就读于此校。到1949年底,教会在四川仍有中学23所。

  第一所印刷厂,1897年,英美会传教士赫斐秋第二次来华,携带一台印字机入川,在嘉定府(乐山)开设全川第一家采用近代印刷技术的印字馆。1904年迁往成都,改为华英书局,1951年被政府接管,更名为成都印刷厂。

  第一个足球场,1894年,曾是英国皇家足球队队员的公谊会传教士陶维义,携带第一只足球入川,在重庆创办广益中学。1900年,广益中学兴建了西南地区第一个足球场。1951年该校被政府接管,更名为重庆市第五中学。

  第一所神学院,著名的“剑桥七杰”之一、卫斯理宗四川会督盖士利,于1898年在阆中创立“天道学校”,是基督教在四川的第一个神学院。1944年合并入重庆神学院。

  第一家孤儿院,1904年,澳大利亚女传教士贝水光,在阆中千佛场一代传教,收养被遗弃的女童,兴办福音孤儿院,收养人数曾多达二百多人。

  第一家幼稚园,是1905年,美国浸礼会的女传教士唐彼美,在宜宾鲁家园街创办的“司司里亚幼稚园”,首次在四川开展学龄前儿童教育,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提供指导。到1949年,教会在四川开办幼儿园共28所。

  第一位中国牧师,1906年,由圣公会四川会督(主教)盖士利——著名的“剑桥七杰”之一,按立阆中教会的古鹤龄为第一个四川牧师。1956年,80岁的古鹤龄牧师率15位四川基督教领袖,发起筹备四川省三自爱国委员会。1958年,担任第一届四川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主席。1970年在文g e中离世。

  第一所教会大学,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,美以美会、英美会、公谊会等差会联合成立“华西教育会”,推动教会学校,筹办“华西协和大学”。1910年,华西协和大学正式成立,是成都周围方圆一千英里内的惟一一所教会大学。1950年初,全校有教师270人,其中基督徒109人,占全校教师的40.4%。全校学生1131人,其中基督徒301人,占学生人数的26.6%。从这所大学毕业的朱焕章创办了石门坎教会中学,这是苗族地区的第一所中学。另一位毕业生吴性纯创办了石门坎教会医院,这是苗族史上的第一家医院。

  第一个牙科,1917年,华西协和大学设立牙科,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牙科的学校。

  第一所养老院,1917年,英国圣公会陈敬修(G.F.Denham)牧师夫妇在梁平县县城东门外,兴建一所养老院(孤儿院),收养当地无依靠的孤寡老人和孤儿。1918年改由任兴荣(T.E.Robinson)牧师接办。1925年任牧师在抢救孤儿时染病离世,根据他的遗嘱,其妻将他的全部遗产捐赠这所养老院(孤儿院)。

  第一所盲哑学校,1918年,英国圣公会传教士裴成章,在绵阳黄家巷,开办了全川第一所盲哑人学校。1950年由政府接管,更名为成都市盲哑学校。

  第一所藏区医院,1919年,美国基督会派遣医学博士史德文,在巴塘县建立了藏区的第一家新式医院。巴塘教会医院的影响,从雅安以西、遍及全藏。不少人从拉萨远道而来就医。

  第一所培养接生人才的学校,1931年,美国卫理公会的女医生满秀实,深感中国的旧法接生,危险性过高。在成都文庙后街创办了第一所培养助产士的医学校,在四川推广新法接生和产妇及初生婴儿的护理。后迁往小天竺街,设附属产科医院。

  第一个全国性学生福音团体,随着全国著名高校在抗战期间汇聚四川,在成都的华西坝和重庆的沙坪坝,出现了第一个大学生福音复兴运动。1950年,学联会解散,但这一学生福音运动,对迄今为止的港、台、东南亚各国和北美的华人教会,以及大陆的家庭教会,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
上一篇:【讲章分享】什么是合一?

下一篇:【讲章分享】七把剑

联系电话:13066079419 (古长老) 微信号:13066079419(爱光渔夫) 网站维护 QQ:329712046(沙滩海苔)

鲁ICP备2024068239号 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(2022)0000169号 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代码:51371102MJE725196Q